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的政治與社會專題研究
Research Seminar on Taiwa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林國明 
課號
Soc4006 
課程識別碼
305 242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社318 
備註
初選不開放。有意選課請第一週務必到課。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Soc4006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涵蓋五個與政治社會學研究相關的主題,在每個主題下,我們將選擇幾個關鍵的課題,討論台灣社會(科)學研究在這些課題上所呈現的經驗現象,所使用的概念工具,和所發展的理論觀點。可能的話,我們將在課程中讓那些使用不同的概念工具和理論觀點的文獻進行對話。我們盡量選擇與當前的公共爭議和社會實踐高度關連,且有學術研究累積的課題。但因為週次的限制,本課程遺漏許多重要的主題。
 

課程目標
這門課是政治社會學的進階課程。教學目的有二。第一,瞭解台灣的國家結構、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地方社會、族群與國族認同的文化政治、移民與公民身份等領域的經驗特質與歷史變遷,以及掌握社會學(和其他社會科學)在這幾個政治社會學相關領域所累積的研究成果。更具體的說,我們將探討:本土的社會(科)學文獻在這些領域的研究上,描繪了何種台灣的政治與社會圖像?累積了什麼實質的知識與理論的觀點?第二,透過閱讀台灣社會(科)學對本地政治社會的研究,並撰寫批評性的摘要(critical memos),學生將學習如何從事文獻的回顧、批評、比較和整合,並培養從事研究的能力。
 
課程要求
本課程以密集的閱讀和寫作的要求來訓練學生瞭解台灣政治社會的重大經驗問題,並培養從事研究的能力。課程負擔不輕,修課前要考慮清楚,非誠勿試。
這是專題討論課程,演講與討論兼重。修課學生每個星期必須唸完所有指定教材,帶著問題和想法來上課,並參與討論。各項課程要求與評分方式如下:

1. 出席及參與討論:30%。
2. 摘要與心得(critical memos):70%。針對每個討論子題的閱讀文獻撰寫兩頁以內的memos。可以選擇略過四次(但不可在同一主題),全學期總共繳交十二次。撰寫critical memos是本課程的訓練重點。寫作方式將詳細指示。Memo必須在上課前一天晚上十二點前寄給我。原則上不接受遲交。指定閱讀如有三篇以上,可任選兩篇來撰寫memo (但每篇都要閱讀)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第一週 課程介紹

單元一:國家組織與政治體制

第二週 國家研究:回顧篇
黃崇憲,2008,利維坦的生成與傾頹:台灣國家研究範例的批判性回顧,1945-2005,謝國雄主編,《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台北:群學,頁322-392

第三週 發展型國家的轉型
王振寰、李宗榮、陳琮淵,2017,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角色:歷史回顧與理論展望,於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50-88,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瞿宛文. 2011. 民主化與經濟發展-台灣發展型國家的不成功轉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84):243-288.

第四週 政商關係:從黨國資本主義到個人化網絡
張鐵志. 2008. 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政治邏輯: 黨國資本主義的轉型與新政商聯盟 1980-2000. 台灣政治學刊, 12(1), 101-145.

黃宗昊. 2013. 陳水扁時期的台灣政商關係-少數政府, 個人化網路與金融改革. 《臺灣民主季刊》 , 10(3): 41-90.

李宗榮. 2016. 企業權力與民主: 台灣企業集團 2008 年立委選舉的政治獻金分析, ⟪台灣社會學⟫,(31), 99-139.

第五週 兩岸經貿關係、政治認同與選舉
林宗弘, & 胡克威. 2011. 愛恨 ECFA: 兩岸貿易與臺灣的階級政治. 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 49(3), 95-134.

吳親恩, & 林奕孜. 2013. 兩岸經貿開放, 認同與投票選擇: 2008 年與 2012 年總統選舉的分析. 選舉研究, 20(2), 1-35.

吳介民, & 廖美. 2015. 從統獨到中國因素: 政治認同變動對投票行為的影響. 台灣社會學, (29), 89-132.

單元二: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
第六週 公民社會、公共領域與審議民主:概念與歷史發展的回顧
李丁讚、吳介民,2008,公民社會的概念史考察,1945-2005,謝國雄主編,《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台北:群學,頁393-445

林國明. 2009. 國家, 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 公民會議在台灣的發展經驗. 台灣社會學, (17), 161-217.

第七週 社會運動發展的歷史軌跡:階級、環境與土地正義
劉華真. 2011. 消失的農漁民: 重探台灣早期環境抗爭. 台灣社會學, (21), 1-49.

陳瑞樺. 2016. 以農之名: 臺灣戰後農運的歷史考察. 文化研究, 22, 75-122.

第八週 國家與社會運動:體制外抗爭與體制內協商
何明修,2017,介於抗爭與協商:勞工運動自台灣的經濟社會學意涵,於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125-158,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黃淑玲, & 伍維婷. 2016. 當婦運衝撞國家: 婦權會推動性別主流化的合縱連橫策略. 台灣社會學, (32), 1-55.

第九週 社團參與、公民意識與公民能力
熊瑞梅, 張峰彬, & 林亞鋒. 2010. 解嚴後民衆社團參與的變遷: 時期與世代的效應與意涵. 臺灣社會學刊, (44), 55-105.

傅仰止. 2014. 公民意識的社會參與效應: 志願結社及日常接觸. 臺灣社會學刊, (55), 179-226.

第十週 公共審議的理性與感性
范雲,2010,說故事與民主討論:一個公民社會內部族群對話論壇的分析,台灣民主季刊,7(1): 65-105

林國明. 2014. 審議的不平等: 台灣公民會議的言說互動. 台灣社會學, (27), 1-50.

單元三:地方社會與社區
第十一週 地方派系、社區營造與公民社會
李丁讚,2014,社區營造與公民社會,於王本壯等著,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頁19-40,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湯京平, & 陳冠吾. 2013. 民主化, 派系政治與公民社會-以嘉義縣的社區營造與 「終結派系」為例. 臺灣民主季刊, 10(2), 105-137.

王金壽. 2007. 政治市場開放與地方派系的瓦解. 選舉研究, 14(2), 25-51.

第十二週 地方社會的在地性與公共性
容邵武,2013,文化親密性與社區營造: 在地公共性的民族誌研究,台灣社會學刊,53:55-102刊,92:1-33

楊弘任 ,2011,何謂在地性? 從地方知識與在地範疇出發,思與言,49(4):5-29

吳介民、李丁讚. 2005. 傳遞共通感受:林合社區公共領域修辭模式的分析. 《台灣社會學》9:119-163.

單元四:族群、國族與文化政治
第十三週 原住民傳統領域爭議
羅素玫. (2010). 文化認同, 生態衝突與族群關係: 由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傳統領域論述談起. 考古人類學刊, (72), 1-33.
------. (2015). 環境與發展的文化政治: 台灣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傳統領域抗爭.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98), 239-257.

台邦, & 撒沙勒. (2008). 傳統領域的裂解與重構: kucapungane 人地圖譜與空間變遷的再檢視. 考古人類學刊, (69), 9-44.

第十四週 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
吳乃德. 2006. 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 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思想, 2, 1-34.

陳翠蓮. (2008). 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 國史館學術集刊, (16), 179-222.

葉虹靈. (2015). 台灣白色恐怖創傷記憶的體制化過程: 歷史制度論觀點. 台灣社會學, (29), 1-42.

單元五:移民與公民身份
第十五週 移民政策與移民權利
曾嬿芬. 2006. 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61:73-109.

黃秀端, & 林政楠. 2014. 移民權利, 移民管制與整合-入出國及移民法在立法院修法過程的分析. 臺灣民主季刊, 11(3), 83-133.

第十六週 移工/婚姻移民的控制、出走與抵抗
藍佩嘉. 2006. 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4:108-150.

唐文慧、王宏仁,2011,從「夫枷」到「國枷」:結構交織困境下的受暴越南婚移婦女,台灣社會學

第十七週 民眾對移工/婚姻移民的態度
陳志柔, & 吳家裕. 2017. 臺灣民眾對外籍配偶移民的態度: 十年間的變化趨勢 (2004–2014).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二十九卷第三期(106/9), pp. 415–452

楊婉瑩, & 張雅雯. 2014. 為什麼反對移工/移民?-利益衝突抑或文化排斥. 政治科學論叢, (60), 43-84.
 
參考書目
見指定閱讀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課程介紹
 
第2週
3/05  國家研究:回顧篇發展型國家的轉型 
第3週
3/12  發展型國家的轉型 
第4週
3/19  政商關係:從黨國資本主義到個人化網絡
 
第5週
3/26  兩岸經貿關係、政治認同與選舉 
第6週
4/02  公民社會、公共領域與審議民主:概念與歷史發展的回顧 
第7週
4/09  社會運動發展的歷史軌跡:階級、環境與土地正義
 
第8週
4/16  國家與社會運動:體制外抗爭與體制內協商 
第9週
4/23  社團參與、公民意識與公民能力  
第10週
4/30  公共審議的理性與感性 
第11週
5/07  地方派系、社區營造與公民社會 
第12週
5/14  地方社會的在地性與公共性 
第13週
5/21  原住民傳統領域爭議 
第14週
5/28  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 
第15週
6/04  移民政策與移民權利 
第16週
6/11  移工/婚姻移民的控制、出走與抵抗 
第17週
6/18  民眾對移工/婚姻移民的態度